滴滴油香孕育幸福花
2023-06-26 16:26:42    作者:吴桂英    来源:保康融媒网

六月半夏,山明水秀。云溪沟村漫山遍野的山桐子,枝繁叶茂、亭亭玉立,棵棵如绿荫华盖,风吹如万鸽翻飞,与山林、溪泉、村庄、田野,相互辉映成一幅幅美丽灵动的山水画卷,显示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湖北山桐第一村”五个红色的大字在顶峰巍然矗立,诉说着村民们满满的“绿色幸福感”。

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陈关元,是保康县云溪谷山桐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襄阳市扶贫开发协会授予的“扶贫之星”,他激情豪迈地介绍说,六年来,云溪沟村举全村之力在沟沟岔岔、坡上坡下、道旁河边、房前屋后栽种的2000亩山桐子树,如今不仅长势良好,并已挂果采收,榨出了高品质的山桐子油,这个冉冉升起的特色产业,终将成为村里蓬勃发展朝阳产业,山桐子将成为全村村民们奔向小康的“致富树”和“幸福树”。

云溪沟村距离保康县城5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180户784人,有山林面积1.1万亩,耕地面积700亩,人均不足1亩地。“三条梁子两条沟”、山多地少、资源贫乏是云溪沟村的真实写照。

历任村支“两委”励精图治,修路筑堤、蓄水通电,经过多轮的扶贫开发,让这个曾经是穷山恶水的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村民都从三山两峰上搬到了路边、河边居住,随之山上的一些田地就逐渐荒芜了。

如何把这些可贵的土地资源利用起来,培植出一个兴村富民的支柱产业,陈关元和村支“两委”干部想过很多点子,一直在不停地探索着最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

功夫终不负有心人,2016年春,在经过多种渠道的探寻和考察之后,陈关元对保康县扶贫开发协会推广的山桐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山桐子是保康的本土植物,一直以来,在马良、两峪、横冲等地都有野生山桐子原生树种的零星分布,这说明当地气候环境是适宜山桐子生长的,并且山桐子生长适应性较强,特别适合在山区、坡区的闲置地以及林地边、沟边、房前屋后种植。

陈关元也听老人们讲,自古以来就有“千年紫木万年杉,不敌后院水冬瓜”之说。这农谚里说的水冬瓜就是山桐子,也叫山梧桐、半霜红、油葡萄等,果肉和种子都含油,产油量高,油质好,不仅被誉为树上“油库”,并且品质之高可与橄榄油媲美,有“西方橄榄油,东方山桐子”的美誉,具有长寿、美容、保健、益智、防治三高等功效,是高级保健食用油,又被民间称为“长寿油”。

陈关元深入了解后,知道山桐子全身是宝,是当之无愧的“黄金树”,在景观旅游,保健食品,高端木本食用油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他还了解到,山桐子已被国家作为重要木本油料树种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他笃信发展山桐子产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必定大有作为。

随后,陈关元带领村干部走出去考察学习取经,先后在老河口、四川等地实地观摩山桐子产业基地,参加关于山桐子种植、管理、开发等各种培训学习。专家们通过多年指导全国各地山桐子基地发展实践得出了比较权威、精准的结论:山桐子速生高产、出油率高,一般栽种后3-4年开始挂果,7年以后进入丰产期,盛产期长达40-70年。初期单株可产果10公斤以上,盛产期单株产果可达200公斤以上,平均亩产食用油为200公斤,是油茶的4倍、核桃的3倍、油橄榄的1.5倍。

陈关元在心里盘算,根据本村地形以及荒林、耕地土质的实际情况,如果按专家指导进行矮化密植,亩产可达1000-3000公斤,相当于5亩油菜籽产量,以油菜籽为参考价,鲜果保底价每公斤3元,干果每公斤6元,这样亩收益可达3000元以上。他在对亩产量、出油量、市场价格、最终收益等多方核算考量后,更加坚定了选择发展山桐子产业的信心。

2016年,精准扶贫进入了攻坚阶段,为了切实增加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为了让不能外出务工和年龄偏大的贫困村民,能够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一份劳务收入,确保他们退得出,稳得住,脱得贫,能致富。陈关元和村支“两委”干部在多方论证和多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统一思想,下定决心,把村民闲置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发展山桐子产业,说干就干,当年年底就发动群众先行试种了250亩。

冬去春来,250亩山桐子成活率竟然达到了85%以上,且长势喜人,试种成功,陈关元和全村的党员干部看到了希望之光。有了初试成功的经验,他们就开始着手谋划在村里大面积推广种植。

陈关元说,要想顺利跨出第一步,并确保不半途而废,最终把产业做大做强,首先全村上下必须得转变思想观念,那就是要引导干部群众真正地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运用到发展山桐子这个产业的实践中去。

2017年秋季,陈关元统筹全局,结合全域修复自然生态、全面整治乡村环境、发展生态绿色产业的最终目标,拿出了“五个一批”的见缝插针、不留死角、全覆盖式种植计划,巧妙地结合利用造林绿化空间发展、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发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发展、树种结构调整发展、四旁绿化发展,在全村范围内广泛种植山桐子。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要大面积推广种植,虽然思路和措施都有了,但资金从哪里来?为此,他曾想千方设百计,带领村支“两委”干部各显神通,找资源找渠道、全方位地争取各级各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同时,又借鉴产业发展成功村的经验,选择了合适的发展模式,那就是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组建了保康云溪谷山桐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社员们的极力推荐下,他又担起了合作社理事长的重任。

陈关元探索创新“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网络农户85户,动员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加入了专业合作社。自此,云溪沟村35户99名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全部成为合作社社员。合作社成为了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一头连着村集体和大市场,一头连着村户社员和产业基地。

这一“点睛之笔”把云溪沟村村集体、山桐子基地、专业合作社和村民社员结成了“命运共同体”,为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云溪谷山桐子合作社首笔注入的资金是村里几名干部的股金。村支“两委”3名干部,每人入股3000元,1名后备村干部入股1000元。要求群众做到的,首先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地做好,“头雁效应”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八十多户社员纷纷入了股,每人入股100元。没有现金入股的农户,就以土地入股,上下一心,共同建设山桐子基地,从而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形成了兴林、治村、产业、扶贫四轮驱动,走上了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方互动、共建共进共享的脱贫之路。

村支“两委”每年都坚持不懈地对上争取政策资金,先后将200亩荒山育林政策资金、270多亩退耕还林政策资金和县委组织部村集体经济奖补资金全部注入合作社。

“山桐子这个专业合作社走到今天非常不容易,也是非常艰难的。”陈关元感慨地说。起初,很多农户抱着等待观望的思想,甚至有农户宁愿将土地抛荒,也不愿把土地入股到合作社。

关键时刻,村支部党员、原村会计程清庚第一个站出来,带头将自己的10亩挂坡地全部入股到合作社,支持发展山桐子产业。村民们看到村干部们个个带头入股,看出村里这次动了真格是真发展,不像是又搞搞花架子不疾而终的,就主动找到村委会,要求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入股。2017年,合作社种植山桐子面积达到1400亩。

每年一小步,三年一台阶。到2020年,云溪沟村已发展山桐子种植面积2000亩。2018年8月,云溪谷山桐子基地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农业基地”,奖励现金5万元。

山桐子基地为村里不能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吸纳了大部分精准扶贫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参与山桐子合作社的基地除草、施肥、打药等田间管理,高峰期,每天有20多人在基地务工。合作社每年支付村民务工工资超过10万元。

五组村民陈永合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常年在合作社带班务工,每年务工收入近2万元,于2018年如期脱贫;七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卢启华一家6口人,这几年通过养猪、养羊,在山桐子基地务工,每年纯收入达到4万多元,于2018年如期脱贫。

在山桐子合作社基地务工的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超过10000元,2018年脱贫后至今无一户返贫。

基地建设三分种,七分管。为了提高基地管理水平,陈关元不仅自己走出去参观学习,还把四川的专家教授接到村里,实地指导发展。从2016年起栽种的6000株250亩山桐子树苗,到如今的2000亩山桐子基地,云溪谷里处处都可以看见郁郁葱葱的山桐子树。

“我经常给在山桐子基地务工的村民说,栽山桐子树就要像跟伺候自己的娃子一样,尽心尽力,尽职尽责!”陈关元说。

为了方便山桐子基地管理,陈关元多方争取项目政策扶持,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在悬崖陡峭的大山梁子上修通了5公里产业路,其中硬化加宽了3公里。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钻研。在山桐子栽种、管理的实践摸索中,陈关元发现,山桐子最佳的生长条件是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松散透气好的地方。他们曾经总结出了山桐子种植“四不宜”的经验,即: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方不适宜种植;黄泥巴土地不适宜种植;干旱的田块不适宜种植;积水的地方不适宜种植。这个“四不宜”的经验曾被县扶贫开发协会在全县推广,收到良好效果。

云溪谷山桐子2020年开始挂果,经专家验证,基地建设十分成功,已是鄂西北面积最大、长势最好、管理最规范的基地之一。

随着乡村振兴建设的深入推进,云溪沟村支“两委”深刻体会到,产业兴旺才是农村能够持续发展的真正底气。

山桐子基地建设虽已初见成效,但不可高枕无忧,产业发展永远在路上,幸福永远都是奋斗而来的。

2021秋冬,为了最大力度地盘活土地致富经,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共同研究决定,又在基地上实施了“山桐子+茶叶”的乔、灌混交的套种模式,这样不仅可以一地多用,还能达到了以短养长的效果。早在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就称“种桐者,必种茶,桐子乏,则茶子盛,循环相代,较栗利而大”。

目前,云溪沟村200亩山桐子套种茶园新模式示范基地也已试种成功,它们在水分和养分上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既可提升生态效益,又可增加基地的景观价值,保证了绿色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些年,云溪沟村在大胆探索创新、自力更生地建设山桐子基地,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惠民政策也如春风般温暖着云溪沟人,这里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里的村民们过上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生活。

村里争取到窄路面加宽工程,新修主干道水泥路11公里,实现了组组户户通水泥路,村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落实了安全饮水工程,全村7个村民小组,组组通上了自来水;实施了亮化工程,在全村主干道两旁安装100盏太阳能路灯,点亮了群众的夜生活;村级组织阵地焕然一新,投资300万元,新建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办公楼,占地面积达300平方米;扩建了10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广场,配套建设了乡村大舞台、文体器材,村民娱乐有场地,健身锻炼有器材,看书学习有场所;争取到水毁工程治理资金111万元,对4000米水毁河堤进行修复。

村里领先抓住全县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机遇,争取到县、镇两级配套资金共300万元,对沿村主干道路两旁进行综合环境整治,实施农户“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三园建设,围绕庭院、道路、溪河种花种草绿化美化,打造出一幅“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美丽宜居的“小江南”。

村里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由2017年的1552.54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2129.4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7年的10550元增长到2022年的15050元。

乡村振兴,归根到底是以村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作为原动力。这些年,云溪沟村支“两委”干部以云溪谷山桐子基地建设为支点实现了他们对群众的承诺。

陈关元说:“‘山桐第一村’圆满了云溪沟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梦想,我们将保持定力,久久为功,一张蓝图干到底!”

透过他坚定的眼神,似乎已看到那丰收时节,云溪谷里青绿的茶园里,山桐串串红果,如满树红花,绿叶红花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胜过人间无数。当村民们采下粒粒饱满的山桐果,鲜榨成油,果香飘逸,滴滴透亮,孕育滋养着云溪沟人共同缔造的幸福之花!

Copyright©2019 保康融媒网 版权所有

主办:保康融媒体中心

备案号:鄂ICP备1901408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62602000060号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0-5818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