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康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贯彻“两山”发展理念,以林长制作为总抓手,大力推进“绿满保康”再提升行动,探索“林长+森林乡村”发展新模式,培育创建了一批森林乡村特色品牌,盘活了乡村振兴发展一池春水。截至目前,累计建设森林乡村试点177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64个、市级17个、县级90个;创建森林城镇3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1个,全县68%以上的村达到绿色示范村标准。
坚持以上率下,压实创建责任。优化调整林长结构,健全完善县、乡镇、村三级林长管理体系,明确县级林长13人、乡镇级林长115人、村级林长820人。将森林乡村创建行动作为林长制重点工作予以推进,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明晰各级林长职责,划分责任包保区域,落实细化创建措施。定期召开碰头会,研究解决森林乡村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包保林长下沉基层现场指导、督办,推动创建工作,并将森林乡村成果建设纳入年底林长制工作考核,以硬举措推动创建工作落地见效。
坚持产业先行,做好致富文章。将“造林绿化”与“产业致富”有机结合,着力打造林果特色产业示范。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发展布局,引进李子、柿子、樱桃等新品种,在朱家厂、陈家河、刘家坪等4个村建设林果专业示范基地2000余亩,培育打造了马良镇松树堡村柿子专业村和城关镇小沟樱桃示范村等示范样板;以美丽乡村尧治河、黄龙观沿线为重点,将林果产业、村道绿化、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优选本地柿子、桃树等树种,组织专业施工队和技术人员定间距,挖树窝,栽树苗,打造村级特色旅游廊道;采取连片绿化、整村推进方式,统筹推进村旁、路旁、宅旁、水旁及零星闲置地绿化,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公园,突出房前有景、院中有果、屋后有林,构建常年绿树成荫、四季花果飘香的绿色示范乡村,打造庭院经济,发展生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群众致富。
坚持科学规划,打造特色品牌。把县级大规划和村内小规划有机融合,高端谋划森林乡村建设。将森林乡村建设纳入“绿满保康”再提升行动总体规划,按年度明确目标任务,并细化分解到每个乡镇,科学开展森林乡村创建工作。结合乡村实际,依托各地生态资源现状和自然条件,按照“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设计作业规划,推广林农结合、林水结合、林路结合、景观绿地和庭院绿化结合的多元融合模式,打造“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一户一画”的美丽乡村。
坚持舆论引领,营造浓厚氛围。充分运用省市县主流媒体、网站,宣传推介森林乡村创建成效,通过微信、微博、微视频等方式进行线上宣传。在重要道路口、村口悬挂横幅、张贴海报标语等广泛宣传生态文明新思想、新理念,组织专人入户发放宣传手册,普及森林乡村创建的相关政策,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森林乡村建设,全社会爱绿、植绿、护绿的氛围日益浓厚,造林绿化热潮持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