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康县坚持严格管理与灵活放权相结合,控制总量与盘活存量相结合,不断创新教师编制管理,优化了教职工编制资源配置,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
优化动态管理机制,科学配置教师编制。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原则,该县对全县教职工编制实行总量控制。今年,为进一步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县委编委印发了《关于核定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编制总量的通知》,对县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核定编制总量。赋予教育主管部门充分自主权,由县教育局根据教学需要将总量内编制分配到校,并根据生源变化情况进行年度微调,年底报县委编办备案。经过多年探索和完善,有效破解了县乡之间、学科之间教师结构性超编缺编问题,实现了教职工编制资源的优化配置。
优化空额补齐机制,盘活用好教师资源。在科学核定编制的基础上,采取空额补齐方式,多措并举大力招聘教师,确保满足教育教学需求。一是闲置编制周转用。今年我县出台了《保康县事业编制“周转池”管理办法(试行)》,从全县事业编制“周转池”中专门单列30名周转编制,用于县一中、县中职等学校引进紧缺教师和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二是空缺编制合理用。年初,根据本年度教师招聘需求,统筹空编资源,优先将空编资源用于乡村全科教师和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定向培养工程,充分补充能扎根基层、真心执教的教育人才。三是退休编制提前用。年初商教育主管部门充分测算各教育阶段当年自然减员人员数量,将年内自然减员编制数纳入空编数统筹考虑,提前用以核准招聘用编计划,既充分补充教师资源,又确保年底不超编。
优化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教师水平。一是建立教师培养成长机制。定期组织中小学教师进行岗位培训、专业进修、互派交流活动,使教师队伍紧跟时代要求,提升教学素质。继续实施“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培育和评选工作,积极发挥优质教学、名优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建立科学绩效考评机制。针对不同层级中小学校教师情况,研究提高奖励绩效比例和教师职称评聘比例,用待遇激励中小学教师专注教育事业的热情。通过组织开展名师评选、优先乡村教师职称晋升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励教师扎根教学领域。三是建立长效教育保障机制。县财政在全力保障教师工资基础上,逐年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教师各项待遇得到充分保障。加强基层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不断稳定基层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