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保康县市场监管局坚持以“服务经营主体”为宗旨,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经营主体获得感最强”的良好营商环境,全县累计经营主体达到37124户,新增经营主体2131户。
简政放权,提升“软环境”。审批程序能减尽减。升级企业开办由1天变为0.1个工作日办结,所有政务服务零收费,在全市率先推行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实行告知承诺证明事项由29项扩增至44项。政务服务能优尽优。为经营主体提供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就近办服务,推行“当场办、一次办、一网通办、全县通办”。放权赋能能放尽放。将高频办理事项审批权限下放至乡镇,实行所长“一人审核”制,切实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惠企便民,实现“零负担”。扩展企业免费刻制印章服务,将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4枚印章增加到5枚(新增合同专用章),将免费刻制印章的对象范围扩大到新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2023年以来,共为713家企业免费刻制印章3325枚,累计减免37.82万元,为新开办企业减轻了负担。创新推进一站式注销服务改革,设置了一站式注销受理窗口,注销业务办理由“分头办、逐个跑”转变为“一窗办、一次成”,注销办结由原来最长5个工作日变为0.5天,对注销经营主体办理的相关许可证、税款缴纳、职工社保、职工住房公积金、银行账户、公章备案等进行同步办理,实现注销最多跑一次的“并联式”审批模式,为群众、企业节省了办事成本。通过一站式注销服务成功为173家经营主体注销证照,此项改革工作在全省被通报表扬。
创优提效,探索“新路径”。聚焦市场监管各个领域,创新开展经营主体服务提升1+N行动,对辖区内所有经营主体开展实地走访,确保“进一次门、办多项事”“无事不扰、有需必应”。围绕经营主体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突出问题,调查了解经营状况,检查是否落实好主体责任并规范经营,询问当前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宣传惠企惠民政策,对经营主体在证照审批、商标注册、专利申请、标准认定、质量检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信用修复、助企融资等方面给予服务和指导。活动开展以来,共走访500余家经营主体,指导服务经营主体解决登记注册、品牌培育、质押融资等难题35个。
信用赋能,筑牢“硬平台”。充分发挥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根基作用,从重“失信惩戒”向重“风险防范”转变,进一步提升经营主体诚信守法意识,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推进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根据经营主体的信用风险分类,合理确定监管重点、监管措施、抽查比例和频次,实行差异化、靶向化、精准化监管,2024年共发起11个双随机抽查任务,抽取检查对象82家,整改问题5个,有效防范了风险隐患。积极提升信用修复工作水平,开展信用修复告知承诺,加大对失信经营主体信用修复的帮扶力度,引导失信主体主动纠错、重建信用,截至目前,已通过信用修复系统帮助30多家经营主体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对2户经营主体依法作出停止公示行政处罚信息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