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端午“元素”在秭归“做大做强”!
2025-05-27 16:18:00

《秭归端午比年大》系列报道第二期。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在屈原的故乡——湖北秭归,端午节的意义尤为深远。这里的人们以独特的方式缅怀屈原,将《离骚》中的兰草清香、端午习俗的艾叶芬芳、屈子笔下的橙香橘韵......编织成一条条蓬勃发展的现代产业链,展现出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交融的美好画卷。

 

01兰草清香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在屈原的诗篇中,兰草不仅是君子品格的象征,更是楚地文化的精神图腾。在九畹溪镇周坪村屈原故里兰蕙园里,7大品系、220多个品种、5000多盆兰草种苗整齐排列,满架的建兰正含苞待放,幽香袭人,这处“兰花王国”,便是秭归县兰花协会会长周刚对屈原文化的深情回应。

“我们不仅响应县委、县政府弘扬屈原文化的号召,更看到了兰花巨大的经济效益。”就在几年前,周刚敏锐捕捉到文化与产业融合的机遇,将个人爱好转化为产业实践。2022年4月,屈原故里兰蕙园正式落成。兰蕙园内既有适合普通家庭养殖的亲民品种,也有价值连城的珍稀艺草。

“一株兰草一桶金”。在2024年举办的屈原故里兰花汇活动上,一盆蕙兰(中透艺)以3.28万元的价格成功拍卖。

兰蕙园采用“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企业年产值突破200万元。周刚满怀信心地透露:“因兰花具有可分株繁殖的特性,兰蕙园产业规模在不断扩大。明年预计产值翻番。”

为提升产业附加值,在政府与兰花协会的共同推动下,兰蕙园不断延伸兰花产业链。在种植环节,研发了“四合一”“六合一”等兰花专用营养土;在文创领域,与三峡大学艺术学院联合设计出兰花胸针、发夹等产品,线上试销销售额迅速突破30万元。

此外,秭归县连续举办了三届兰花文化节,不仅成为弘扬屈原文化、兰花文化的重要平台,更成为带动周边百姓增收致富的关键纽带。正如周刚所说:“我们售卖的不只是兰花,更是屈原文化里的人生观、价值观。”

如今,九畹溪镇正以兰蕙园为支点,谋划兰文化研学旅行新蓝图。当莘莘学子在兰丛间诵读楚辞,当兰花爱好者亲手栽种文化记忆,这株承载着千年文脉的“致富花”,必将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中绽放出更璀璨的光华。

02艾叶芬芳

在秭归,另一种与端午文化紧密相连的植物——艾草,正以“健康产业”的姿态焕发生机。

端午前夕,两河口镇白庙岭村的艾草种植基地里,机械轰鸣与工人劳作交织成繁忙图景。收割机穿梭在田间,将成片艾草整齐割下,工人们紧随其后捆扎、搬运。一把把新鲜艾草缠上红丝带,摇身一变成为端午节的热销商品。秭归县山均艾草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苏林介绍:“目前正值采收旺季,日采收面积达30亩,鲜艾草订单量已达6吨以上。今年开通线上销售后,预售订单突破600单。去年鲜艾草销售额达18万元,今年借助电商渠道,销量预计大幅提升。”

鲜艾草除了进入市场,还会被送入艾草深加工车间。车间里,工人们正将干艾叶送入压绒生产线,通过碾压、分离等工艺制成细腻的黄灰色艾绒。经过精准称重、卷制、定型等工序后,艾绒被转化为艾条、艾柱、艾香等产品。吴苏林表示:“艾叶经取、磨、挑、锤、筛五道工序后,可制成艾绒。艾灰用于足浴包,艾渣则作为饲料原料,实现资源全利用。”

小小的艾草,成了白庙岭村的支柱产业。白庙岭村村书记说道:“艾草无需精细管护,每年仅需采收两次。未来有望成为中高山地区产业转型的抓手。”去年白庙岭村艾草年产值达54万元,这种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让山均艾草公司带动了两河口镇300余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2024年,两河口镇艾草销售额突破2260万元。

产业的延伸不止于此。当地将非遗技艺与现代养生结合,开发出艾香囊、艾叶枕、艾草精油、足浴包、艾灸盒等多款产品,并在宜昌开设“珍艾堂”体验馆,提供艾灸理疗服务,首年营业额达60万元,让艾草文化与健康消费深度融合。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曾经的“端午装饰”已在秭归蜕变为年产值超两千万元的健康产业。

3橙粽交响

你知道吗?端午习俗中吃的粽子,也被秭归人玩出了新花样。

走进秭归县屈姑食品有限公司端午粽生产车间,粽叶的清香混合着橙子的香甜在空气中流淌,自动化生产线正以每天15万只左右的速度生产端午粽,“当前我们日均承接2-3万单团购订单,这个数字随着端午临近还在持续增长。”工厂厂长张忠奎说道。

去年,屈姑公司端午粽销售额破亿元。“《楚辞·橘颂》中‘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给了我们灵感。”公司研发中心主任何祥回忆道,“既然屈原赞美柑橘是‘后皇嘉树’,为何不把它包进粽子?”2016年,秭归县屈姑食品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脐橙粽,将秭归脐橙制成橙酱,用橙汁浸泡糯米,创造出独具风味的端午美食。如今,屈姑的粽子已形成“经典”“感恩”“龙粽”“楚粽”四大系列,远销东南亚、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粽子为起点,企业构建起完整的“橙产业链”。在“柑橘产业链体验馆”里,脐橙茶、脐橙酒、脐橙蜜饯等产品琳琅满目。

企业还创新性打造工业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我们不仅是在卖产品,还要卖风景、卖观赏、卖感受、卖文化、卖健康,更好地传播屈原文化。”该公司办公室主任陈艳芳说。

如今的屈原故里端午元素正焕发着产业新活力:非遗工坊里,绣娘们飞针走线,将《楚辞》的诗意化作精美的三闾刺绣;九畹溪畔的兮兮营地里,游客们来到屈原植兰修性之地,感受屈原文化的独特魅力;新建的九歌巷子商业街上,楚风建筑与现代商业交相辉映,演绎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这些蓬勃发展的“端午元素”,不仅让传统文化真正“活”了起来,更成为推动秭归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Copyright©2019 保康融媒网 版权所有

主办:保康融媒体中心

备案号:鄂ICP备1901408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62602000060号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0-5818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