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区官埠桥镇:年轻干部“四个五”工作法开好屋场会
2025-07-14 13:55:43

盛夏蝉鸣,咸安区官埠桥镇的村湾屋场比天气更加“火热”。14名年轻驻村干部手执小本本,步履匆匆穿梭于田间农舍,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屋场会”,成为这个夏天最接地气的“墩苗”课堂。

屋场会的序幕,在会前就已拉开。驻村干部们带着使命与诚意,一头扎进村湾里,展开扎实的“五看”:看村庄规划是否合理,看群众房前屋后卫生环境是否整洁,看还有没有群众住在危房、没通自来水,看邻里之间心里是否有“疙瘩”,看村湾有哪些产业。看得细,更要问得深。

紧接着是挨家挨户的“五访”:访党员、村民代表问“村情”,访乡村能人、种养大户问“点子”,访低保五保等困难人群问“冷暖”、访“六失一偏”特殊群体问“所需”。

“小同志,我家门口这条排水沟一到雨天就堵,污水倒灌,真愁人啊!”在河背村走访时,村民张老汉的眉头紧锁,驻村干部小沈立刻在本子上记下。“我儿子在外头打工,家里就我和老伴,腿脚不利索了,组里这截路坑坑洼洼的,买个菜拎个篮子,走一趟真是发愁。”张公庙村李婆婆的困难,也被细心地标注在“民情日记”里。一本本密密麻麻的小本本,承载的是沉甸甸的民情,丈量的是干部走入乡村的初心。

夜幕低垂,屋场里灯光亮起。几张板凳一围,干部与村民就成了“同桌”。政策宣讲是“开场白”——防溺水知识关乎孩子安全、移风易俗倡议书倡导文明新风、人居环境整治“六个要”明确标准、反诈“五不准”捂紧钱袋子.........干部讲得耐心,群众听得认真。

但真正的“重头戏”是“五问”:问实情、问冷暖、问对策、问项目、问思路。没有主席台,没有讲话稿,干部们虚心求教:“大家对村里发展有啥好想法?”“这条沟渠怎么修最合适?”群众打开了话匣子。“要我说,咱村后山那片地,种桃子准行!我有个亲戚在外村种得就挺好。”种植能手老陈率先发言。“能不能在晒谷坪边上加装几盏路灯?晚上大家跳广场舞也安全点。”村民刘大姐的建议引来一片附和。一条条关于沟渠修缮、文化场地建设、产业发展规划的“金点子”在碰撞中迸发。“干部真听咱说话,心里热乎!”老党员赵大爷感慨。在这里,没有高高在上的干部,只有俯身倾听的“学生”,群众成了最好的老师。

屋场会的灯火熄灭,解决问题的征程才真正启航。翌日正午,驻村干部们与包村党委围坐一堂,分析研判着昨夜收集到的民情民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深入剖析每个问题背后的症结。如何破题?关键在用好“五帮”这个机制:帮解决生活困难、帮化解矛盾纠纷、帮发展适用产业、帮争取资金项目、帮办好民生实事。随着讨论深入,答案逐渐清晰。一项项具体措施在思想碰撞中成型,一份份清晰的“施工图”和“责任单”跃然纸上。每一次运用“五帮”精准解题的过程,都是驻村干部在服务群众最前线,将“学中干、干中学”转化为过硬本领的生动实践。

官埠桥镇的屋场会,以“四个五”工作法(五看、五访、五问、五帮)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米”,更成为落实“干部素质提升年”的坚实平台。官埠桥镇通过实施年轻干部“蹲苗工程”,把年轻干部放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在这里,年轻干部们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在走村入户中磨炼“铁脚板”,在倾听民声中涵养“真情怀”,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淬炼“硬本领”。在基层一线的火热实践中,提升群众工作能力、锤炼过硬作风。

当驻村干部的小本本渐渐写满解决方案,当群众期盼的目光迎来回应,官埠桥镇的屋场会,正悄然书写着基层治理新篇章的生动答案。

Copyright©2019 保康融媒网 版权所有

主办:保康融媒体中心

备案号:鄂ICP备1901408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62602000060号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0-5818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