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社区民警周晓冉:橄榄绿染就藏青蓝,铁脚板走出“枫桥路”
2025-07-30 17:04:45    作者:欧阳智慧 刘诗雨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鸣蝉聒噪。保康县寺坪镇热浪翻滚,一个藏青蓝的身影穿梭街巷,汗珠从帽檐下滑落,洇湿了衣角。“周书记,又下片区呀!”居民王大妈熟稔地招呼,道出寺坪派出所民警周晓冉的双重身份——社区民警和社区“两委”的“警察书记”。

从“橄榄绿”到“藏青蓝”,这名90后的军转民警,将部队淬炼的忠诚,深扎社区“责任田”6年。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嘉奖2次,获评全市“优秀社区民警”和“枫桥式社区警务室”的背后,是他用脚步、智慧和真情,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枫桥经验,融入社区工作。

田埂和事佬:纠纷调解于微末

社区无小事。周晓冉的“调解室”,常在田间屋檐。他相信:化干戈如春雨,贵在早与巧。

去年深秋,火药味弥漫。村民孟某眼圈通红,紧盯邻居黄某:“五只羊,是娃的学费!吃了你家药苗,全死了!”黄某委屈道:“我护苗谁知羊进来?赔钱?我损失谁管?”争执一触即发。

周晓冉火速赶到,他没急着评判,先蹲在地头,仔细查看死羊与豌豆苗。汗滑落黝黑的脖颈。“孟大哥,羊子没了心疼,我懂。黄大哥,庄稼人看苗如命,我也明白。咱先别吵,伤和气。”

周晓冉递水细问损失。孟某算养羊饲料钱,黄某念叨农药成本。避开“全赔”“不赔”僵局,周晓冉恳切道:“羊没了是事实,黄大哥非故意。按市价折中补偿,孟大哥也体谅不易?远亲不如近邻啊!”

看着汗透警服与真诚眼神,孟拳头松了,黄叹气。几轮磋商,协议达成。孟某接过带体温的2500元,嘴唇哆嗦:“谢谢你了周警官,不然白忙活了!”

这样的“田间调解”“屋檐和解”,六年来上演180余场,周晓冉用日复一日的倾听与调处,将“矛盾不上交”落在微末处。

指尖翻译官:无声世界递暖意

对聋哑老人谢大伯,世界寂静,信任却有声,这声音源自周晓冉会“说话”的手与滚烫的心。

立冬寒气中,谢大伯冲进派出所,咿呀比画急跺脚。周晓冉毫无不耐迎上,缓语配手势:“大伯,慢慢说。”见老人比画数钱、锁卡、指银行,他瞬间明白原来是卡锁了!他带谢大伯到银行。

沟通解锁后,老人拿到皱巴巴的4000元积蓄,笑了,却又焦急地比画骑车动作。周晓冉明白:老人要给孙子买三轮车!看天色已晚,他拍拍老人的肩,比画道“今天晚了,买车要好好挑。明天,我陪你去!放心!”谢大伯浑浊的眼睛瞬间亮了,用力点头。

次日午后,周晓冉将谢大伯带到车行,琳琅满目的三轮车让人看花了眼。周晓冉又化身“代言人”,细询需求,一辆一辆比较。选定一款后,他拉过周老板,指着老人低语:“老人家攒钱不易,汗珠子摔八瓣。给实在价!”周老板动容,看着满眼期盼的老人,拍板:“行!冲您这份心,进价直接开走!”。

孙儿发动新车载老人离去时,老人突转身,紧抓周晓冉手,“啊啊”声中高竖拇指,笑容灿若冬阳。这无声感激,重逾千钧。服务不缺位,是走进“静音”世界,用行动筑起沉甸甸的信任。

夜幕守望者:臂章闪耀护平安

集镇夜未静,万家灯火亮。“夜猫子守护队”“反诈黄金甲”“社区义巡队”悄然上岗。

“平安不出事”,不能只靠民警单干。身为“警察书记”,周晓冉深谙民力无穷。他将党员、商户、居民代表、镇直职工等力量,精准编织成覆盖不同时段的“平安网”。周晓冉是“总调度”,群发预警、培训赋能、排忧解难。

夜幕下,红臂章上的微光是警民共织的平安网。烧烤摊主老王敢把收摊时间延到后半夜,笑言“有‘夜猫子’盯着,心里踏实”;独居的张奶奶不再早早锁门,“晓得义巡队天天在巷子转悠,睡得更安稳”;开小超市的李姐更是逢人就夸,“‘黄金甲’提醒一句,顶俺自己唠叨十遍,现在接骗子电话的人少多喽!”这些细碎却真实的安心,正是“平安不出事”在寻常日子里,最温暖的底色。

没有惊天动地,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无声苦干。从军营到警营,周晓冉烙忠诚于骨,践初心于行。田埂化干戈、无声传厚信、夜幕聚星火,他以最朴实的姿态,诠释新时代“枫桥经验”生机——矛盾化源头,服务淌指尖,平安植民心。

八一军魂,藏蓝焕新彩,化作守护万家灯火时。周晓冉,始终是群众心坎里的“自家人”。步步真情,续写军转民警的“枫桥”新篇。

Copyright©2019 保康融媒网 版权所有

主办:保康融媒体中心

备案号:鄂ICP备1901408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62602000060号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0-5818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