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座水塔映初心 一泓甘泉润民生
2025-08-01 17:03:29    作者:蔡斌

七月的后坪镇,骄阳似火,热浪蒸腾。分水岭村二组的半山坳,78岁的郑奶奶拧开自家门前的水龙头,清冽的水流奔涌而出,在水桶里溅起晶莹的水花。“你们尝尝,这水比矿泉水还甜!”见我们来访,老人热情地招呼着,我们几个人依次满满一瓢凉水下肚,酷暑带来的燥热瞬间消散。

郑奶奶的笑容里藏着分水岭村几代人的饮水记忆。“过去挑水,上坡下坡来回几里路,两桶水到家能剩下一半就不错了。”她指着屋后陡峭的山坡,皱纹里泛起苦涩,“遇到天旱,村里的泥坑水都要抢着舀,浑浊得能看见泥沙,冬天就只能化雪水喝。”而如今,无论住得多高多偏,打开水龙头就能用上干净水,老人由衷地说:“这是享村领导的福,更是享共产党的福!”

从“吃水难”到“有水吃”:一场迫在眉睫的攻坚

2013年以前,分水岭村的270多户村民中,60%靠肩挑手提找水喝,30%依赖雨水和未经处理的脏水,还有10%常年面临断水困境。由于该村海拔高,居住分散,集中供水难度大,加上无资金,缺水成了村民最大的怨气,也制约着全村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最远的村民要走四五里山路取水,“吃水比吃油还难”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雨天收集的浑水沉淀后带着土腥味,泥坑水更是细菌滋生的温床,水质不达标导致的健康问题,牲畜无水喝导致村里见不到牛羊,“水”成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和村民脱贫致富路上的“拦路虎”。

“要想村民脱贫致富,必须有好身体;没有安全饮水,何谈健康?”新上任的村支书张斌在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上的表态发言掷地有声。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达成共识:解决安全饮水问题,是头等大事,更是民心工程,是民心所向、众望所盼,花再大的气力,也要解决全村的人畜安全饮水问题。这是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面临的头等大事。

一场“饮水革命”的序幕就此拉开。村干部们带着干粮翻山越岭,走遍全村的沟沟壑壑,目标只有一个——找到可靠又干净的水源。他们发动群众提供线索,最终在一组四人沟,二组邓家大沟、寨沟、南瓜山,三组汪家大沟、鲁家大沟、朱家大沟等处,发现了多个常年不干涸的小溪和山泉。站在汩汩的山泉边,张斌随手拾起一根木棍,在地上画出水塔的轮廓,水塔的位置必须较高,这样才能覆盖更多的农户:“依山就势建水塔,让山泉水自流到家家户户。”这个朴素的“蓝图”,成了全村人的共同期盼。

从“两座塔”到“十六座塔”:十年攻坚的民生答卷

2013年5月,分水岭村的第一座水塔在四人沟破土动工。为了这座蓄水量30立方米的水塔,村里多方筹资5万余元,张斌几乎蹲守在工地,每天天不亮就去查看进度,天黑才回家。紧接着,三组鲁家大沟的30立方米的水塔也相继动工。刚走上支书岗位的他,必须把历经艰难筹来的钱用在刀刃上,他要用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没有专业团队就自己摸索着干,没有测量仪器,就用竹竿和皮尺,他带着村干部们用双腿丈量海拔,用脚步规划水管走向:“既要少走弯路省材料,又要让最多村民用上水,每座水塔的覆盖面都尽可能大一些。”

当年八月,两座水塔正式通水。当清冽的山泉水第一次流进村民家中,泉水从龙头喷射而出时,50多户120多位村民涌到水龙头前,有的直接捧起水喝,有的用桶接满水欢呼雀跃。看着群众脸上洋溢的幸福,这一幕,张斌和村干部们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两座水塔远远不够,这仅仅是开始,更大的规划还在后头。从2013年到2024年,张斌同志带领村支两委干部跑镇上、进县城、找部门,层层汇报,争取项目政策和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分水岭村的水塔一座接一座拔地而起。村里通过争取水务部门专项资金、驻村帮扶资金、财政衔接资金,以及利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再加上村集体自筹,陆续在一组沟边、二组阳坡、三组阴坡以及山涧溪谷等14处水源地兴建自流储水塔。这些水塔全部采用自流设计,不用一度电,引用四季不断的山涧小溪和山泉水,因地制宜解决了全村三个村民小组居住在不同区域的供水难题。

如今,全村16座水塔星罗棋布:11座30立方米的水塔覆盖半山分散区,2座50立方米的水塔服务人口密集片区,3座100立方米的水塔作为应急储备。21千米长的供水管道像毛细血管,将甘甜的山泉水输送到每家每户的庭院和灶台前,不仅解决了本村270余户800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还无偿供应了邻村近20户村民用水。109万余元的总投入,换来的是全村人“拧开龙头有水喝”的踏实与心安。

从“有水喝”到“喝好水”:长效管护守护甘甜

“水通了,更要保证一直通、水一直好。”分水岭村建立了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健全安全饮水档案资料,明确每一座水塔的水源、容量、覆盖农户数量、管理责任人。村里出资聘请5名管水员,分片负责16座水塔和供水管道的日常维护。管水员定期巡查水源地,清理水源地沿途落叶、垃圾及杂物,确保水源洁净;定期检查水塔结构和管道接口,及时修补破损处。村民胡大爷说:“去年冬天水管冻裂,管水员冒着风雪连夜抢修,第二天一早就恢复供水了。”所有水塔基本做到全年不停水,雨天水不浑,旱季水不断,冬天无冰冻,四季水长流。

专业检测数据更让村民放心:16座水塔的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其中30%的水源ppm值小于50,最低仅41,达到直饮水标准;50%的水源ppm值约125,属优质水;剩余20%也远低于350的国家安全饮水标准。“现在做饭、喝水都用自来水,孩子们再也不闹肚子了,连牲口都喝的是优质水。”村民汪大叔的感慨,道出了全村人畜安全饮水最直接的变化。

更让村民暖心的是,全村安全饮水实行零收费,人畜用水全免费。“这钱村里出得起,也该出。”张斌说,村集体通过发展产业有了稳定收入,优先保障饮水等民生支出,“让村民们实实在在享受到发展红利。”

夕阳西下,分水岭村的水塔在太阳的余晖中泛着微光,仿佛在诉说安全饮水的故事,又好像一座座坚毅的丰碑,日夜守护着全村人的幸福指数。从挑水路上的艰辛,到水龙头前的从容,16座水塔不仅储存着甘甜的山泉水,更承载着村支两委为民服务的初心。正如郑奶奶所说:“这水甜在嘴里,暖在心里。”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分水岭村正以水润民生的实绩,书写着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Copyright©2019 保康融媒网 版权所有

主办:保康融媒体中心

备案号:鄂ICP备1901408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62602000060号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0-5818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