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啃硬骨头 善打攻坚战
2018-04-17 17:34:41    作者:姜彦冰    来源:保康新闻网

空中没有一丝云,头顶一轮烈日,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使人喘不过气,可这丝毫没有影响三溪沟村村民劳作的热情。“大家严格按照培训时的要求对核桃树进行施肥。”言者就是喻华。

喻华,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党员干部,1982年到城关镇政府参加工作至今,战斗在基层一线已有36个年头,目前分管全镇茶叶、核桃产业,主抓重点工程建设和征地拆迁工作,因其工作有方法、见成效,亲和友善,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尊敬。

保康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适宜发展核桃产业。目前,城关镇已发展核桃产业33041亩,每年为全镇做出的经济贡献不容小觑,而这与主抓核桃产业的喻华是分不开的。在保康,有一块国家级核桃样本示范园,至今来此参观学习的达数万人,这个园区就是城关镇三溪沟村八组管石夹,园区种植核桃106亩,带动周边精准扶贫户35户140余人。然而,在10年前,园区的发展境况可谓举步维艰,2008年,第一批核桃树苗在此安家落户,可到了收获季节核桃树不结果,老百姓的付出打了水漂,种植热情由此降至冰点,如何跳出发展困境?2014年,根据镇党委安排,喻华接手三溪沟村核桃产业。“接到工作任命,我深感责任重大,意识到将三溪沟村核桃产业带入致富正轨迫在眉睫。”喻华曾经这样说,如今也真正做到了。挨家挨户做通工作,帮助村民重拾种植信心是第一步,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向下精选品种和肥料、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是第二步,后期加强园区精细化管理是第三步,有了这“三步曲”,丰收季,老百姓一改往日的愁眉苦脸,充分享受收获喜悦。2014年至今,三溪沟村核桃种植户每户每年增收千元以上,到了上市季节,无论是鲜核桃还是干核桃,都会被抢购一空。共建共享,共同富裕,三溪沟村核桃产业的发展无不体现了新时代民生工作新思维。

城关镇是保康茶叶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达13000多亩,覆盖9个村,产量达876吨。近年,南保谷大力发展茶叶产业,随着“打造开放繁荣精致典雅绿色保康”口号的提出,如何搭上政策顺风车,发展壮大保康绿茶是喻华常常思考的。九皇山村位于城关镇东南部,属半高山地势,雨水充沛,适合优质茶叶生产,但在2017年以前这里茶叶种植多为散户经营,集体优势不突出。如何以茶叶产业为契机带动整村经济发展,喻华和九皇山村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常常在一起探讨这个问题,2017年12月保康县宏超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农村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在九皇山村由此铺开。茶叶产业要发展,注资是关键,同年引进湖北卫东集团有限公司与九皇山村共同发展茶叶产业,通过改造茶园、建设茶厂、配套基础设施,推进了茶旅融合进程。30多岁的方超提及村里的变化,笑逐颜开,“我们家祖辈就以种茶为生,目前207亩的家庭农场收入还不错,多亏了喻部长为我们种植户争取政策、提供帮助。”“培育龙头企业、壮大骨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喻华常常这样讲,更是这样做。如今的采摘季,村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打造开放繁荣精致典雅绿色保康,就不可避免遇到硬骨头——征迁工作。征迁处理不当,就易激化矛盾,产生现实痛点。2012年至今,喻华及其同事已完成8个项目的征迁工作,三溪沟村绿化项目征迁,土地面积大,房屋密集,征迁难度可想而知,“难度越大,工作就要越细。2017年3月至今,此项目的征迁工作已接近尾声。”回想征迁工作,喻华这样总结。今年54岁的赵某是三溪沟村的拆迁户,一开始他对征迁政策抵触情绪大,提出补偿要求高,“对于这样的拆迁户,我们征迁人员一遍遍入户讲政策,尽最大能力解决他们的合理诉求,在情感上理解他们,逐步转化他们的敌意。在农村,进得了门,唠得了磕,吃得了饭的干部永远比政策、规定等具有更大影响力。”最终,赵某一户在征迁截点前一晚自愿签订协议。

春华秋实,奋斗以成。勇挑重担、敢于担当赢得了各方的肯定和赞誉,喻华先后荣获全县劳动模范、全县核桃产业先进个人、全县茶叶产业先进个人等称号。

喻华是千千万万基层干部中的一员,是无数基层干部的一个缩影,他们把责任记在心头,把担子压在肩上,为引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应有贡献

Copyright©2019 保康融媒网 版权所有

主办:保康融媒体中心

备案号:鄂ICP备1901408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62602000060号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0-5818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