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脱贫攻坚的引路人
2018-04-17 17:35:13    作者:唐文倩    来源:保康新闻网

城关镇堰塘村位于保康县西北部,全村版图面积25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307户,1133人,耕地面积1813亩,林地18136亩。堰塘村属于高山边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资源匮乏,是省级重点贫困村。

近年来,堰塘村在村党支部书记王书林的带领下,坚定不移走精准扶贫之路,做到扶贫思路精准、扶贫措施精准、扶贫项目精准、扶贫成效精准,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人一计,真正把扶贫工作落到了实处,把扶贫政策领进了农户的家中,把扶贫实惠带进了田间地头,把党的温暖送进了农户的心里。

精准谋划,理清思路抓产业

王书林在动员会上讲“宁要干部脱层皮,也要群众真脱贫”,带着群众期盼脱贫的渴望,他带领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员深入农户家中察实情,集中民智定项目,科学布局上规模,确定“长效产业抓药材,短期项目抓种养”的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以药材为主,蔬菜、养殖为辅的“一主两翼”产业格局。王书林将其总结为“三二一”发展模式。即“三”为发展猪、羊、鸡养殖业,“二”为蔬菜、马铃薯种植业,“一”即皂角树为主的生态林。

2016年,他引导全村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柳家湾山羊养殖合作社,创建产业示范基地,建立产业化经营体系。在合作社带动下,种植基地初具规模,养殖产业顺利发展。市农科院为堰塘村购买了3台鸡苗孵化器,由专业技术人员帮助村民孵化鸡苗,为山鸡养殖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免费为群众培训养殖知识。现在,堰塘村共养殖山鸡6000多只。生产出的绿壳蛋是堰塘村独有品种,远近闻名,营养价值丰富,且品相极好。王书林还联系工商部门为绿壳蛋注册了商标,把优质商品推向市场,面向大众。

养殖黑毛猪、山羊也为堰塘的村民带来了丰厚的利润。26岁的胡忠奎是堰塘村的养猪大户,四年前因父亲生病,他辞掉广州的工作回来边照顾家庭边养殖黑毛猪,定期到合作社学习养殖方法,接受技术培训,他说去年一年光养黑毛猪就赚了4万,今年打算再扩大规模,非常感谢政府扶贫政策,不仅家里也照顾了,钱也赚了。

精准施策,因地制宜抓搬迁

易地扶贫搬迁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王书林结合堰塘村的实际情况,通过村支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严格按照政策对贫困户进行筛选,再经民主评议,最终确定了60户易地搬迁户。为了因地制宜安置群众,在大呼垭、雷家坡、柳家湾新建了3个集中安置点,共安置了47户103人,集中安置点同步配套了人均1分地菜园,12平米猪栏,8平米工具房,以及公厕、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为保证群众搬得进、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在安置点附近还配套了产业基地。

2017年“十一”“中秋”双节同庆期间,一场天灾打破了堰塘的宁静,三处地质灾害发生,房屋倒塌35间,其中5栋31间全部倒塌,所幸在镇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员的严密配合下,无人员伤亡。由此便新增了易地搬迁户11户37人,王书林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勘测选点,为受灾群众规划灾后重建事宜,目前,新建安置点已经开工建设,预计10月前可搬家入住。

灾害发生后受灾的群众暂时安置在村委会,当村民沉浸在失去住房财产的悲痛中时,王书林说:“这场天灾我们都没有预料到,我知道大家现在都很悲伤,心疼自己的房子存折现金,但是换个角度想,我们没人受伤,没人失去生命、失去至亲,这是一件很可喜的事情,大家都往好处想,整理好自己的情绪,钱财房子都是身外之物,生活还得继续。房子的事我已经跟镇委镇政府汇报了,会在政策范围内给大家争取最大的救助。这次我们堰塘受灾,县委县政府和镇委镇政府都非常重视,第一时间给我们送来了棉被和食物,这些天大家吃的用的,都是民政部门送来的救助物资,希望大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带上勇气,灾害结束后,稳定心神,寻找增收致富的产业,积极自救,重新启程!”王书林的一席话给躁动不安的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让受灾群众感受到了政府的温暖与关怀,也更加信任这个“王支书”。

精准定位,培植后劲强旅游

王书林说:“口袋富了是当前,脑袋富了才是长远”。为了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增加村民经济收入,摘掉贫困的帽子,王书林充分考虑村里的地理特点,借助市农科院,县法院、镇农技站帮扶的优势,觉得发展旅游业是致富可行道路。打造小沟至革命圣地高脚铺观光、采摘、游玩、农家乐、休闲于一体的十里长廊;瞻仰高脚铺百年革命圣地,联合党校开设红色教育根据地,重温党的誓词,铭记党的历史;观赏千年古藤,感受跨越千年光景,满载历史气息的礼物带来的震撼;翻山越岭,于清晨迎着朝霞与露珠聆听万年山悠扬的钟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别样的洞天,是云海与日出交相辉映的画卷。

十里长廊,百年圣地,千年古藤,万年道观,是王书林引以为傲的“十百千万”,是他在群众大会上立下豪言壮语,一定要完成的使命,并且也在为之而奋斗。今年年初在市农科院的扶持下从外引进栽植了25亩软籽石榴和25亩山东大樱桃,这是“十百千万”的“十”,是开始的“始”,是规划照进现实的第一步。

精准发力,克难攻坚抓民生

堰塘村因自然条件所限,基础设施落后,但这并不是拦路虎,王书林反复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争取政策支持。2016至2017年间,先后修通5个组9公里道路,全村90%的农户通了水泥路,改造用电线路15公里、新增变电台区8个,家家户户用电有了保障。

为了推进文化小康建设,为旅游发展铺好路,王书林把建设文明乡村与精准脱贫工作同步开展,结合文化小康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娱活动,扎实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文明家庭和优秀家庭角色评选活动,全村出现邻里和睦、家庭和谐、妯娌团结、儿女孝顺的好风尚。结合每个月的主题党日活动,给村民灌输勤劳致富的思想,谋划脱贫致富的路子,鼓励村民倡扬文明风尚,摒除陈规陋习,堰塘村的美丽画卷全面铺开,村民的幸福指数逐步提高。

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堰塘村在王书林的带领下,群众自主脱贫、主动脱贫,跟着党走,过上美好的日子指日可待。

Copyright©2019 保康融媒网 版权所有

主办:保康融媒体中心

备案号:鄂ICP备1901408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62602000060号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0-5818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