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精准扶贫作品结集出版
荆楚作家走乡村活动走进保康
5月18日,2017年“荆楚作家走乡村”精准扶贫采访创作活动走进保康。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朱训集等省作家协会、省市扶贫办、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和17个市州作协主席、荆楚知名作家等参加活动。县领导张世伟、刘明锋、王杰、肖景湘参加活动。
在当天下午召开的座谈会上,县委书记张世伟向采风团介绍了保康县情、精准扶贫工作和文化小康建设情况。张世伟表示,“荆楚作家走乡村”精准扶贫采访创作活动走进保康,是让保康的荆山文化、荆山玉文化、早期楚文化发扬光大的绝好机会,恳请各位文学大家把笔墨更多地投向荆山深处的保康县,为荆山的神话再续写神话、续写辉煌,推动保康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朱训集在讲话中指出,保康的精准扶贫工作做得很扎实,文化小康工作抓得很有特色。保康要深入思考如何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更要富万代的问题。希望广大作家既要关注物质方面,更要关注文化方面的扶贫,要花大的笔墨,把保康近几年来在精准扶贫、文化小康建设工作中的亮点和特色通过作家独到的眼光和文学的笔墨展示出来,写出反映保康现实题材的文艺作品,更好的宣传保康、推介保康。
当天上午,全省各地的作家们先后深入到寺坪镇岗子村、歇马镇盘龙村,查看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点建设、产业扶贫、搬迁村民生产生活等情况,并围绕精准扶贫中涌现出的先进经验和重大典型,进行采访创作。随后,每位作家将创作一篇5000字左右的作品,结集公开出版。
据悉,“荆楚作家走乡村”大型文学采风创作活动启动于2007年。该活动每年以一个主题、一本书的形式,倡导并引领作家下基层、接地气,反映湖北农村改革的前进历程和各行各业的伟大成就。11年间先后围绕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三万”活动、南水北调等主题,引导作家走基层、用脚步丈量生活、用心灵感受基层,撰写有温度有筋骨的作品,先后创作出版了《托起明天的希望》《能摸着月亮脸的地方》等12部接地气、有深度、有厚度的文学作品,在全国产生较大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