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传统节日·除夕
2019-05-15 11:29:11

1、贴对联
民间的春联多用大红纸书写,上联贴在门户右边,下联贴在左边,有的还在门楣上贴有横披。春联的书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对仗工整、文字精巧、平仄协调,富有节奏感。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春联也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
贴春联之俗源远流长,它最早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辟百鬼(见《后汉书?礼仪志》注引《山海经》)。由此人们认识到鬼怕桃木。所以古人以桃木制成两块木板,左边一块绘上神荼的像;右边一块绘上郁垒的像,这绘有二位神像的桃木板就是“桃符”。这两位大神是专管天下众鬼的“鬼王”,百鬼畏之。过新年时,将这两块桃符放在大门两边,以驱鬼辟邪。
在桃符上题写对联始于五代的后蜀。在蜀亡的前一年除夕,蜀国后主孟昶命学士辛寅逊在桃符板上写两句吉语献岁,因嫌其词不工,就自己提笔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见《宋史?蜀世家》),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春节贴春联在民间已蔚然成风。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也可以说明这一点。这里的“新桃”与“旧符”的概念已不再是绘有神荼和郁垒神像的桃木板了,而已转变为以文字为内容的春联了。在宋人的笔记中,也记载了文人们喜欢书写春联的风气。如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述苏东坡在黄州,于近岁除时,访王文甫,见其正治桃符,遂戏书一联于其上云;“门大要容千骑人,堂深不觉百男欢”。元代初年,著名书画家赵孟頫一次过扬州迎月楼,主人求其作春联,赵题曰:“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春联的内容与酒楼非常贴切,主人大喜,以紫金壶奉酬(见清褚人《坚瓠集》)。
到了明代,民间贴春联之风已很盛。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在除夕的前日,忽然心血来潮,命令所有百姓门上要贴春联。第二天,太祖微服出巡,在城内观赏各家对联,以为娱乐。后发现一家没有贴春联,过去一问才知道,原来那家是个屠户,不识字,尚未请人代书。太祖听后,立即叫侍从取来文房四宝,当场挥毫:“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信手拈来,语气不凡。将这副对联送给了屠户。
由于皇帝的倡导,使贴春联这种风俗更加巩固并得以发扬,一些文人墨客也常常以写春联来表现他们的学识才华;显示他们的书法艺术。久而久之,在我国逐渐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不仅局限于春节期间书写。平时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对任何事物都可以写,不过写出这样的对子不应再叫春联,而叫作“对联”。
2、吃团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 首先必须“拜祖先”(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华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3、给压岁钱
除夕之夜,大人还要给孩子分几个铜板“压祟钱”,算是镇祟去邪的护身符。有的还将给孩子的压祟钱放到孩子睡觉的床头或床脚边,念几句诸如“铜板压在地,邪祟远远避;铜板放床边,此外有神仙”之类的谶语。这种风俗早在汉魏六朝时已经盛行。那时是由长辈拿早已准备好的用红线连贯铜钱编结成龙形、狮形、宝剑形的图形,分挂到孩子的颈脖上,仗此驱祟保平安。现在时代不同了,币制早已改革,铜钱、铜板已为纸币所取代,再没有用铜钱、铜板镇压邪祟的条件,但压祟的习俗仍然遗留了下来,没有铜的就改用10元、50元、100元,甚至上千元的纸币来替代,其中一部分已逐渐改变了压祟钱的原有内涵,这与本来立意大相径庭了。
4、守岁和出行
辞过旧岁以后,家里大人“围炉团坐,达旦不寝”守岁,含有对旧岁之留恋,有回顾总结之意。也有迎接新年光临对新年寄以莫大希望之意。一直守到三更,待听见午夜金鸡报晓,后生人就争着出门放鞭炮,此时轰轰隆隆的爆炸声震得山呼地应。这叫迎接“开门炮”。诚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过两年”。
5、拜年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6、忌嘴
过春节,保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风俗,“忌嘴”就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习俗。

“腊月忌尾,正月忌头”,从腊月中旬开始,人们一见面,嘴里就要相互说着吉祥的话语恭贺新春。春节之前,要是与人发生争执,会被认为是极不吉利的事情,它将预示着在新年里办事“不顺”。腊月间,淳朴的人们无论有多大的隔阂,都不会“翻脸”,就连往日吵过架、拌过嘴的人们,此时也会抛掉前嫌,握手言和。年前,善良的人们一边兴奋地忙着年货,一边相互说着吉祥的话语,土家山寨处处洋溢着祥和、欢庆的喜庆气氛。
春节前后,说话时有许多必须回避的字眼。方言中“四”、“事”与“死”谐音,节日期间是断然不能说的。平日爱吃的“糟子”,得改称“甜酒”,喜欢的美食“散子”被叫做“团子”。因为人们不希望日子越过越“糟”,更不希望家人“散开”。
人们过年“忌嘴”,看似迷信,却反映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体现了山里人善良、宽容的美德。

Copyright©2019 保康融媒网 版权所有

主办:保康融媒体中心

备案号:鄂ICP备1901408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62602000060号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0-5818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