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岭的变化啊大哟!”“房子刷得白花花啊花哟!”1月20日,农历小年。在保康县龙坪镇冯家岭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当地村民齐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用传统的“花鼓腔”表达迁入新居的喜悦。
在一排白墙黑瓦的新房前,68岁的戈文寿掩藏不住脸上的笑,对记者说:“这里以前全是土坯房,拆旧建新后,成了我们的新家。”
戈文寿邀请记者到他家看看。走进屋内,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透亮的窗,雪白的墙,光滑的地,一派崭新的面貌。冯家岭村气温较低,但记者在屋内感到了阵阵暖意。戈文寿说:“每户都用上了生物质炉,节能、卫生又暖和,新家的水通了,电也通了,儿孙们回来还能无线上网!”
“大家看得见呀啊看得见!”“翻天覆地的是大业绩啊大业绩!”……65岁的退休教师周述安边唱边跳,累得满头是汗。表演结束后,他告诉记者,看到村里的新房建好,他发自内心地高兴,于是自编自导了这个节目助兴。
村党支部书记秦明宝介绍,冯家岭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信息闭塞、自然资源匮乏,村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2014年,鱼梁洲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扶贫工作队进驻后,村里建立了魔芋专业合作社,新建了移动信号塔,建设了光伏发电站,新修了7处饮水工程……”说起这些,秦明宝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戈文寿说,2016年5月,他作为村民代表之一,参与了扶贫工作队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协商讨论会,最终决定采取鼓励分散、相对集中的办法,对全村103户贫困对象进行妥善安置。
“我们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考虑村民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对住得稍微偏远的村民进行分散安置,对土地相对集中的村民进行集中安置。选址上,坚持节约农田、保护自然资源的原则,依山就势,不占用太多土地。”秦明宝说。
“搬得出只是易地扶贫搬迁的第一步。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稳得住、能致富’才是最终目标。要抓好产业的‘命根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产业找准、抓牢、做实。”扶贫工作队队员廖光学说。
当日,51户贫困户领取了钥匙,并搬入新居。接下来,全村剩余的搬迁户也会陆续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