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天气晴好。一大早,82岁高龄的王清洲老人就在茶园里除草、修枝,为采摘秋茶和来年的丰收打基础。
王清洲是九皇山村的低保户,养女嫁到外地,长年一个人生活。前两年,他从高山上搬到集中安置点居住。为了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村里在安置点旁流转30多亩土地,栽下茶苗,划了1.5亩地茶园给王清洲免费经营。“村里把这个地划给了我,我除草我保管,每年有2000多元的收入。”王清洲感激地说。
鳏寡孤独老人的生活冷暖,村干部始终牵挂于心,为了确保这些弱势群体生活有保障,村里结合实际为他们找到了增收门路。
九皇山村党支部书记陈启林介绍,安置点共安置了29户,都是孤寡老人,茶园管理由村里给费用,每户不仅划有一分多地的菜园子,还划了1亩多地的茶园。
城关镇九皇山村是保康最早发展茶叶产业的村级组织之一,近年来,该村抢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机遇,巩固扩大茶叶面积,提升茶叶品质,走茶旅融合发展之路,让全村群众的小康路越走越宽广。
茶农张德军是村里有名的产业大户,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通过领办茶叶专业合作社,不仅自己年收入突破40万元,还网罗社员新发展茶园450亩。
“车买了,厂房也盖了,带动了52户贫困户,每亩增收了1500块钱,我们非常感谢精准扶贫好政策,以后我们要争取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张德军深知,是党的好政策让他脱了贫,致了富。
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群众与村集体经济纽带断裂等现实问题,九皇山村通过大力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以“抱团发展”理念构建村集体与群众的利益共同体,实现“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在经历连续梅雨天气后,终于迎来艳阳天。趁着晴好的天气,九皇山村茶厂的管理员正组织工人师傅开展田园管护。
2018年,襄阳卫东集团有限公司与九皇山村开展村企联合,共同发展茶叶产业,先后投入资金1000万元编制规划、改造茶园、建设茶厂,印刷包装、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茶旅融合进程。基地管理员徐安营说,我们茶厂应大概是800多亩,年产量是40吨,年收入在500万左右,主要在打造品牌上面,在一开始我们就获得过国家的金奖,在省市我们都有奖,去年品评上了襄阳的十佳高香茶,最主要就是带动我们九皇山的茶叶产业。
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不仅解决了发展过程中投入不足问题,还盘活了集体经济发展,带动了全村近200户群众务工增收。徐安营说,第一方面是增加集体收入,村集体一年可分红5万元以上,最主要是可吸纳村民到基地务工、采摘的鲜叶销售到茶厂,贫困户可增收300多万元。
目前,九皇山村发展茶叶3000亩,可采摘面积2800亩,实现了户户种茶、户户制茶、户户采茶、户户卖茶,年产值高达800多万元。
“我们在三个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将进一步统一管理、统一打造有机茶品牌,通过龙头带动、茶旅融合,把茶叶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让茶农有更大的收益。”如何让脱贫后的群众过上更富裕、更幸福的生活,陈启林早已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