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两峪乡坚持安居与乐业并重,在贫困群体易地扶贫搬迁到安置点后,及时将工作重心调整到后续帮扶和稳定脱贫上来,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两峪乡双堰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是全乡最大的集中安置点,与两峪乡集镇隔河相望,占地面积4955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860平方米,总投资3500万元,共安置来自11个村的244户829人。
一大早,家住两峪乡双堰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褚方存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老褚在2017年6月从两峪村4组的半山腰上搬迁到该安置点,通过村里对他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在家附近就找到了工作,成为一名环境卫生保洁员,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可以照顾家人。
两峪乡建档立卡贫困户褚方存说:“整体搬迁来给我们安排了公益岗位,下来后各方面都方便,收入明显比老家高的多。”
回想起以前的日子,褚方存说,在老家和搬进新家的生活对比差别非常大,不仅住上了新房子,收入也比以前翻了一番,这让他对以后的生活也充满了信心。
褚方存告诉记者,对以后的生活肯定信心十足,政策又那么好,政府各方面照顾,自己再努力,各方面肯定越过越好。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越来越多像老褚一样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贫困群众,搬出了穷窝窝,过上了好日子。
家住两峪乡双堰湾安置点的都正清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和老伴儿搬到街边、住上楼房。让他更没有想到的是,今年已经61岁的他还能拥有一份稳定工作,坐在家里都能享受到村集体发展产业带来的股份红利。
两峪乡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正清说:“从山上搬下来了,工作也有了,不缺钱用了,生活格外好了。”
都正清以前的住处,是距离两峪乡集镇6公里外的土坯房,既不通公路,也没有增收渠道。
告别土坯房,住上新楼房。2017年,都正清一家搬进了两峪乡双堰湾居民安置点75平方米的新房,致富的路也越走越宽广。入住的第一年就成了居民点的卫生保洁员,村集体发展蓝莓产业,都正清也成了蓝莓基地的股东之一,年底还有部分可观的分红,收入也更有保障了。
“政策好,让我们搬下来了,走路都平稳些,各方面都好,收入也比在上面好啊,一年连环卫、打工能弄个两三万块钱。现在交通好,买啥都容易。”说起现在的生活,都正清满脸的喜悦。
安居才能乐业。两峪乡结合安置点实际,创新推行产业带动巩固一批、技能培训转移一批、灵活就业致富一批、购买服务增收一批“四个一批”增收路径,加强对搬迁群众的产业和就业帮扶。目前,居住在双堰湾安置点的244户居民户户有产业,增收有保障,奔小康信心更强。
与此同时,两峪乡高度重视后续产业发展,坚持安置点与后续产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引导群众依托土地、林特资源,稳步发展烟叶、茶叶、药材、核桃、蓝莓等产业,夯实增收基础,巩固脱贫成效。
截至去年底,两峪乡有867户2530个贫困人口住进1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867套新房,过上了新生活。
2019年,两峪乡实现农村经济生产总值3.292亿元;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99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