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时常有矛盾,现在邻里互助成常态;过去闲时就打牌,如今大家都忙着发展产业致富,村子的这些变化,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在保康县后坪镇分水岭村,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何玉春感慨道。这一切变化的背后,源于分水岭村党支部以党风建设为抓手,带动村风民风持续向好,为乡村振兴和共同缔造注入了强劲动力。
党风正则民风淳,党风是社会风气的“定盘星”。分水岭村党支部深刻认识到,党风政风与村风民风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只有抓好党风建设这个关键,才能凝聚起乡村发展的正能量。近年来,村党支部从示范带动、制度建设、产业发展三方面发力,走出了一条以优良党风引领淳朴民风的基层治理新路子。
党员带头作表率,筑牢堡垒聚合力。“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分水岭村党支部始终把“抓住关键少数”作为党风建设的核心,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村党支部书记张斌带头承诺“三个在前”:困难在前、服务在前、奉献在前;党员自觉践行“难事党员先上,好事党员先让,责任党员先扛”,村委会定期举办“三会一课”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不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湾组会和“三重一大”专题会议,党员和群众建言献策,大事集中决策,实现村、民共治,党、群共建,聚集合力落实基层治理。在村“两委”班子的带动下,全村39名党员主动认领“责任岗”:老党员组成政策宣讲队,走村入户解读惠民政策;年轻党员牵头成立志愿服务队,定期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代购物资;致富党员结对帮扶困难户,传授产业发展技术。党员们的率先垂范,让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的村民越来越多,3年来就有6名青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3人正式加入共产党。
制度护航明规矩,法治新风拂面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分水岭村党支部深知,健全制度体系是规范行为、引导民风的保障。为此,村里打出了“普法+村规”的组合拳,让村民办事有章可循、言行有尺可量。村党支部联合镇司法所开展“法律进农家”活动,每季度组织一次普法讲座,内容从土地流转到婚姻家庭,从邻里纠纷到防诈骗知识,都是村民最关心的话题。村里还设立了“法律明白屋”,聘请法律顾问定期坐班,为村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村民张大妈曾因山林边界与邻居起争执,在法律顾问和村治调主任的调解下,双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达成和解,她说:“以前遇事靠吵,现在懂了法,讲道理就能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村党支部牵头修订了《分水岭村村规民约》,内容涵盖孝老爱亲、环境卫生、红白喜事简办、道德规范、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等12个方面,由村民代表大会投票通过后,制成宣传栏立在村口。村里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行为及时劝阻。如今,村民办婚事不再攀比彩礼,办丧事简办快办,节省下来的钱都用在了发展产业上。
产业兴旺促增收,仓廪实而知礼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分水岭村党支部明白,只有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才能自觉形成淳朴民风。村里立足山区资源优势,发展起天麻、苍术等中药材,板栗、核桃等林果特色产业,让村民在勤劳致富中提升文明素养。老党员李仕成、李孝明、鲁如章带头发展板栗、核桃、天麻、苍术等特色产业,不仅自己致富,还主动帮助其他村民,免费传授种植技术。目前,全村除丧失劳动能力户以外,几乎户户有产业、人人懂技术,正在打造全县中药材种植大村,实现高山有机板栗第一村,涌现了一大批产业能手,全村人均年纯收入从五年前的1.42万元增长到2.25万元。
腰包鼓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村里组建了广场舞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和文体志愿服务队,每到农闲时节,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村民自发成立环保队、巡山队、护路队、管水队,定期清理村道垃圾、巡防山林、护理村路、管理水源。近年来,分水岭村先后荣获“襄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襄阳市文明村镇”,2024年还获得全县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综合评分第二名。
分水岭村从党风建设入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靠产业发展固根基,用实践证明:优良的党风政风能够春风化雨般浸润村风民风,凝聚起乡村治理的强大合力。如今的分水岭村,党风正、民风淳、产业兴,正朝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