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县残联党组书记郑万龙以《铭记烽火抗争史 传承不屈奋斗魂》为题,为全体干部职工宣讲了一堂深刻而生动的“大思政课”。
课堂上,一个个曾经发生在保康大地上的英雄故事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堰塘村村民邓兴银冒着风险,拆自家楼板为烈士制作棺椁,其家族四代人接力守护红军坟的事迹,在当地代代传唱,生动诠释了“家国同构、守望相助”的深厚情怀;双目失明的抗日英雄王莘逸的故事更让人动容,他早年投身南漳荆山农民起义,1932年因抢救战友不幸双目失明,却始终坚守革命信念,在龙坪创办学校播撒革命火种,1939年组建“抗日后方游击队”,带领群众抗粮抗捐、智擒国民党区长,直至1948年牺牲在突围路上。这位“盲人队长”用生命践行了“身残志坚、矢志报国”的崇高精神,如同暗夜中的火炬,照亮了保康人民的抗战征程。
“保康这片土地始终流淌着不屈的精神血脉,这种精神更应转化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郑万龙在授课中强调,全体残联干部职工要以抗战精神为指引,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就业创业、权益维护等领域持续发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实现“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
此次“大思政课”让大家深受触动,纷纷表示,将从本土红色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把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转化为服务残疾人的实际行动,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务实的作风践行初心使命。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