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草锣鼓是在当地农民中流传的一种生产习俗。过去,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事有换工的习惯,分大工、小工,两个小工顶一个大工。各种农活都有技术、质量、定额要求。薅草20人左右即打锣鼓。
薅草锣鼓二人一班,一人敲鼓,一人面挂锣鼓架,架上挂着大、小锣和钹。 演唱以鼓手为主,既协调唱歌,又指挥生产,号召力很强。薅草锣鼓演唱形式灵活,或互相接歌,你叫我接;或锄草的人一齐接;或锣鼓师付自打自唱,不拘一格。“唱”和“打”也有不同的配合,若唱时不打,只以锣鼓作间奏,谓之“住鼓听声”;若边打边唱,以锣鼓伴歌,则称之“鼓里藏声”。
薅草锣鼓用固定的程序,出早工时唱《开工歌》,又叫“歌头”,接着唱《请神歌》。 吃过早饭上工时唱“扬歌” ,是薅草锣鼓歌的主要部分,有固定的唱词。傍晚收工时唱《送神歌》。
《保康县志》记载:锄草田间,两人对歌,锣鼓应之,众人和之,不觉日头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