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位村支书,他心直口快、说话直来直去,总让人感觉“讨人嫌”,但提到他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却是人人都夸赞。他,就是保康县歇马镇河东村支部书记黄洪波。
环境整治,一张“婆婆嘴”
“徐正清,你看你这路边,还有这么多的白色垃圾,也不晓得收拾一下,虽然是农村,也要干干净净的。”
“望兰,你家这坡下面卫生要搞好啊,你看有那么多的建筑垃圾”
……
在村里,村民们经常会听见黄书记唠叨要他们做好卫生的的声音。
河东村与歇马镇集镇仅一桥之隔,也是集镇的一张“脸面”。为切实做好“扫干净、码整齐、拆畅通、清沟渠、保常态”的美丽乡村建设,河东村村支“两委”把“五小”建设作为重点,引导村民建好自己的“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晒场、小厕所”。
最初,由于农村长期缺乏规范管理,村民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黄书记就在日常走访村民、精准扶贫、信息摸底的过程中“检查卫生”。在村民家,一看到脏乱差的环境,他都要说上几句,督促村民把卫生搞好。
久而久之,黄书记的“婆婆嘴”便在村里出了名,也见了效。
如今的河东村,村民自觉做好房前屋后卫生,道路田园干净整洁,村庄环境明显改善。
化解纠纷,一颗“耐烦心”
“谁有事了我都要管,有什么话好好说,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是黄书记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
由于农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村民间发生纠纷不可避免。联系派出所调解矛盾纠纷、与国土所联合解决违建纠纷、与城建环保中心联合清理乱搭乱建......在村里,哪里有纠纷,哪里就能看见黄书记的身影。在每次调处纠纷过程中,黄书记对当事人都表现出足够的冷静和耐烦心。
村民徐某和郭某,因未履行当年换地建房的口头协议,两家扯皮多年,如今房子建不了,两家闹到村委。黄书记便多次上门走访,找知情人问询,找当时干部了解情况,摸清前因后果后,摆事实、讲道理,硬是把两家责任划分的清清楚楚,在双方都无异议的情况下签下和解协议。
三组村民舒某前几年将猪栏和厕所盖到村民郭某的田边,田地确权是郭某的,后来郭某因盖房要求舒某拆除或者给予经济补偿,两人矛盾不断升级。黄书记知晓后,不厌其烦地反复找两人做工作调解,最终以舒某拆除旧猪栏和厕所,郭某将老屋场让给舒某的方案得以和解,及时消除了两家矛盾。
“当一方领头人,就要保一方平安。”黄书记说,“即使有时受到误解,也要不躁不怼,只有大家心里都舒畅了,村里才能越来越和气,越来越团结。”
村级发展,一双“蚂蚁腿”
如今的河东村产业兴、环境美、村民乐,大伙都知道,是这个“讨人嫌”的村支书的一双“蚂蚁腿”跑出来的。
河东村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黄书记结合村实际生产特点及资源优势,成立绿苑茶叶合作社种植茶叶、油茶300亩,稻虾综合种养规模达300亩,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提升了产业富民水平,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为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民生、提升公共服务。黄书记带领其他村干部,积极跑项目,争取项目帮扶资金351万元,改建自来水管1500米,扩修公路1公里,改造防洪渠道15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75盏,新建4户易地扶贫搬迁分散安置房,集中安置2户,危房改造3户,带动全村新建房屋19栋,村级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同时,还新建“五化”标准卫生室、功能齐全的河东村群众服务中心和村民文化广场,村民们的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除了处理村委会事务,黄书记还忙碌在村里四处,检查生产情况,反复提醒村民注意自身安全和生产安全。
村治调主任胡登云调侃道:“黄书记,你这为村里事情搞的多,问题解决的多,就是说话太直了,脾气太硬了,不怕别人讨嫌你啊?”
黄洪波还是那句老话:“你们再嫌我啰嗦,我也得说,只要是为了大家好,讨人嫌就讨人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