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增颜值,金山银山增产值。近年来,保康积极探索“两山”转化的有效途径,紧紧围绕林下经济做文章,探索发展林下经济。歇马镇长岭村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中蜂养殖,为群众增收开辟了一条林下绿色之路。
在歇马镇长岭村的保康县万花蜜土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内,一橱橱蜂箱整齐摆放在林中,蜂巢里贮满了金黄色的蜂蜜,这便是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甜蜜法宝”。
走进歇马镇长岭村,山坳上一排排盖着反光隔热膜的蜂箱,犹如蜜蜂的“小别墅”,成群的蜜蜂从蜂箱口飞进飞出采花酿蜜。
长岭村位于歇马镇西北部,拥有近2.4万亩林地,刺槐等蜜源植物1.8万亩。生态好,山花多,无污染,是养殖蜜蜂的理想之地。
2014年,村民胡加强在朋友的带动下养了40箱蜜蜂,初步成功后,2018年,他又流转了5000亩林地,扩大养殖规模,并注册成立保康县万花蜜土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其他村民一起发展养蜂产业。
据合作社技术员朱贤军介绍,当地养殖的是中华小蜜蜂,在零下五六度的情况下仍可以正常采蜜,“长岭村山清水秀,一年四季可供蜜蜂采集的蜜粉源有500多种。我们一年只取一次蜜,蜂蜜的营养价值比一般的普通蜂蜜要高很多。”
长岭村一组村民徐代财与合作社合作养蜂已经有4年了。过去,他和老伴在家种土豆、番茄、辣椒等蔬菜,一年有两三万元的收入,如今通过养蜂每年又能增加四五千元收入。
“技术员在我这儿放了24箱蜂,让我帮忙管理,要防止牛、羊等牲口损坏蜂箱,还要防盗,产蜜以后每10斤蜂蜜给我们两斤,每年能增收四五千块钱。”养蜂季节性用工还可带动周围群众获得一定的劳务收入。徐代财说。
万花蜜土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以长岭村为中心,辐射油山、沮源等周边村,充分利用山林资源,发展中华蜜蜂800余箱,生产蜂蜜8000余斤,实现产值120万元,带动80多户农户发展增收致富产业,户均年增收5000元。
据胡加强介绍,合作社目前有4个技术员,季节性临时用工100多人次,一年总共劳务费用达25万余元。
“我们的蜂蜜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价格300元左右每斤。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申请注册商标,等商标注册好以后,力争让产品要走出去、进市场。”胡加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