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粉青河
2025-06-15 15:12:20    作者:郝敬东    来源:保康融媒网

山一程,水一程,屡屡去重走一条河,品读一条河,于是,愈加沦陷于她,折服于她,感恩于她——她,就是我故乡的粉青河。

童年,我在粉青河岸边的马桥古镇度过一段短暂的时光,后随父母去了异乡。童年的记忆总是深刻的——穿过祖屋旁的城门洞,沿鹅卵石铺就的街巷下行至河街,再往北百余米就是清澈如镜的粉青河。那时,小叔常带着我去河滩“打水漂”,当小石片划过河面,犹如点水雀在翡翠般的绸缎上起起落落。

高中毕业那年,我回老家看望奶奶,此时的小镇已是,人声鼎沸。河的北岸,施工队伍或打钻于河岸岩头,或凿渠于太阳山边,或在雷公滩坝址上清基,工地绵延9公里,号子声、炸石声不绝于耳,场面蔚为壮观。原来,当时的保康县委调集了全县两万多名青壮年劳力,依靠“人海战术”,凭借千万把铁镐、铁锹、锤头和钢钎,自力更生,在粉青河上建设全县首座大型水电站。

第一次见到这样浩大的建设场面,我忍不住每天都去瞧热闹,心想电站建成后,自己若能到站上工作,那该是何等的荣光!

1980年仲春,18岁的我美梦成真,由一名待业知青招工到马桥水电站,成为了一名发电工人。

工作在粉青河畔,我幸福地认为,这是对我少小别离故土和亲人的一种弥补,也是我从童年成长为青年对故乡的一种回归。故乡是安放心灵的地方。我爱故乡,尤爱粉青河如翡翠般的盈盈碧水。许多个日月晨昏,伴着粉青河的欢歌,我背诵唐诗宋词,阅读文学名著,自修大学语文,尝试着写电站的人和事,写粉青河的景与物,写故乡的春种秋收……后来,我把自己“写”进了县委机关。

那时,保康尚属国家级贫困县,但水能蕴藏量在鄂西北,磷矿储量位列全国第四。1983年,国家将保康列入全国首批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县。由此,县里把小水电作为引擎产业优先开发,到本世纪初,已在粉青河上建成了马桥一级、二级、三级、过渡湾和寺坪五座电站,加上其支流开发的数十座小微电站,全县总装机突破13万千瓦,不仅实现了电能自给,还有余电输送到国家电网……

1997年,我被调到襄阳市区工作。因为工作的关系,让我有了更多的机会、更宽的视角去重新认识粉青河。让我最为感动的是,作为汉江中游的重要支流,粉青河穿山越岭,蜿蜒500余里,一路“做功”“出力”,却依然保持着清澈如初的容颜。

驱车前行,粉青河时近时远,忽高忽低,或狭或阔,在大山深深的褶皱里,总是以纯粹的翡翠绿来养你的眼、润你的肺。河水与库湖衔前接后,分段乘船游山看水,别有一番意趣。13座电站大坝蓄聚的库湖,如同13座巨型的聚宝盆,在喷发绿色电能的同时,以其轻漾的碧波、柔曼的身姿吸引着爱山恋水的游人。

我多次泛舟在胡家渡电站库区的小三峡,也屡次行船于寺坪电站的天子湖和三里坪电站的翡翠湖。它们是粉青河蓄水量、装机量、发电量的“前三强”,携手上下游的十座电站,共同在粉青河上构建出一道道既壮阔又多姿的水上画廊。坐在船上,碧水伸手可触;起立船头,青山迎面而来。独特的山地库湖,造就了水转峰回、曲水通幽的独特风光。

水文站的同志对我讲,粉青河流域梯级开发全面完成后,河库内集成式的滞洪排沙及高效率的沉淀净化等功能,会让粉青河即使遇到山洪暴发,不消一日就能重新恢复为一泓碧水。如此,一年四季,粉青河看上去都会如一匹绵长的翡翠般的绸缎!

Copyright©2019 保康融媒网 版权所有

主办:保康融媒体中心

备案号:鄂ICP备1901408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62602000060号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0-5818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