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记忆:散落在保康街巷的时光碎片
2025-07-22 14:49:25    作者:张天堂

晨雾漫过官山的树梢时,带着松针的清冽与露水的湿润,悄悄漫过青瓦屋顶。城关镇的轮廓便在这湿漉漉的晨光里渐渐清晰——飞檐的弧度、石阶的棱角、晨练老人的剪影,都被晕染成淡墨色的剪影。这片被唤作“潭头坪”的土地,自明弘治年间立县至今,五百年风雨已把最初的弹丸之地,酿成了一壶浸满故事的陈酒。那些散落在街巷里的地名,便是酒液里沉淀的琥珀,轻轻拾起,便能听见时光在其中汩汩流动的絮语。

苏公泉的井水总带着清冽的记忆。老院里,那口青石镶嵌的圆井仍在等一场迟来的雨。六块扇形青石拼出的井口,像半开的莲,盛着明弘治十一年的月光。首任知县苏惠和握着铁锹的手掌,想必也如这井水般温热——当年他踏遍东山寻泉脉,草鞋磨穿了三双,终于在岩层深处找到活水,引着泉水穿街过巷,在东门处砌成这方圆井。井台上的凉亭早已斑驳,木柱上的朱漆褪成淡粉,却仍替那泓清泉遮挡着岁月的尘埃。恍惚间,似有挑水的妇人放下木桶,桶绳在井沿磨出的凹槽里轻轻晃悠;穿开裆裤的孩童趴在井沿,看云影在水里碎成银箔,伸手去捞时,只搅起一圈圈涟漪。

黄氏女沟的风,总带着几分传奇的气息。这条穿城而过的干沟,用1.7公里的长度,收藏着两个版本的光阴。沟北的茶庵早已淹没在民居之下,却仍有香火的余韵渗在泥土里——有人说,当年黄姓尼师每日拂晓诵经,声音顺着沟谷飘出,能让躁动的孩童安然入睡。更加动人的是黄员外之女春元的故事:那身男装穿了整整十年,后母的毒计没有压垮她的正直,就像沟底的顽石,历经冲刷反而愈发坚硬。如今沟旁的居民楼升起炊烟,油烟机的轰鸣里,恍惚仍能看见那个身着青布长衫的少女,提着书箧从传说里走来,布鞋踏过沟底碎石的声响,与现世的脚步声重叠成韵。

官山的树应该记得林让昆的笔迹。清同治五年的春天,那位忧心忡忡的知县站在东山崖边,看着洪水中摇晃的县城,袍角被风掀起如白鸟振翅。他写下“买山植树”的契书时,笔尖在宣纸上洇开的墨痕,恰似后来扎根土壤的树苗。十余里山岗从此姓“官”,不是为了官府的威严,而是为了让马尾松的根系在地下织成城墙。如今的官山早已郁郁葱葱,晨练的老人踩着落叶走过时,脚下的窸窣声里,或许能听见树根下传来当年的凿土声——那些被年轮包裹的初心,正顺着新抽的枝条,向天空生长。

堰塘村的山坡上,红军墓的青草枯了又青。1931年的秋阳里,司号员的铜号声曾刺破高桥铺的硝烟,那声冲锋号如今已化作邓家四代人的承诺,在坟头的柏树上岁岁相传。高桥铺位于城关镇堰塘村,柳家湾西北3.1公里处,一道狭长山梁如天然石拱连接两座山峰,早年山梁下的杂货铺里,油盐酱醋的气息曾与来往客商的汗味交织。当年贺龙率领的红三军主力在此遭遇敌军阻击,“神兵”队赤膊举刀冲出田坎的刹那,山梁的影子在硝烟里忽明忽暗,最终映成胜利的剪影。那位牺牲的司号员长眠之处,春有野菊簇拥,冬有白雪覆盖,从邓新银埋下烈士遗体的那天起,这座土坟便成了不会褪色的坐标。清明时节,新抽的竹笋总会围在墓旁,像无数双年轻的眼睛,在风中静静聆听那段关于坚守的故事。

万年山在城关镇的天际线上,始终保持着沉默的威严。它的轮廓在晨曦中是淡紫,在暮色里成靛蓝,像幅永不换帧的背景画。相传远古时期,天地混沌初开,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时,万年山便已在此矗立,见证了荆山山脉从海底隆起的壮阔。山顶那块丈许见方的岩石,石纹如星图般密布,当地老人说那是山神刻下的“万年历”——春看东方纹路泛青,便知该浸稻种;秋见西方石色转黄,便晓得要晒谷粮。过去每逢春耕秋收,村民们捧着新米新麦上山祭拜,山风掠过古松的声音,像神明在低声应许。如今那株千年古松仍在,枝干遒劲如铁,仿佛是万年山伸出的手臂,守护着山下的城关镇,也守护着那些被晨雾打湿的古老絮语。

祖师顶的云雾,总像幅流动的水墨画。破晓时分,乳白色的雾霭从山坳里漫上来,沿着石阶一级级攀爬,缠绕在道观的飞檐上,让琉璃瓦在雾中忽隐忽现。传说真武大帝曾在此修炼四十二年,得道飞升那日,他遗下的石制“祖师帽”化作山顶巨石,帽檐的弧度至今仍盛着朝露。香客们说,雨过天晴时,若在观前静坐,能听见云雾里传来诵经声,那是真武大帝留在山间的余响。有登山者在浓雾中见过奇异景象:云团翻涌间,似有白衣仙人手持拂尘,衣袂与山岚相融,俯瞰着这座他曾修行过的小城。如今石阶被无数双脚磨得发亮,香火在铜炉里明明灭灭,晨钟暮鼓撞碎雾霭时,整座山便成了会呼吸的法器。

站在保康大桥与沿河路相交处,背朝山城举目仰视,李尔重题写的“万卷书”三个大字曾嵌在岩壁上,笔锋如剑劈开晨雾。这是保康“八大景”中最富书卷气的一景:过去此处有座土地庙,庙前数丈高岩依山壁立,延伸入清溪河的回水湾如明镜,岩上冬青树枝斜伸潭上,像把天然雨伞。伞下游鱼穿梭,尾鳍划水的声音比寺里的木鱼更清脆;渔翁蹲在岩边垂钓,草帽沿滴落的水珠坠入潭中,惊起一圈圈金波。尤其旭日初升或夕阳西照时,溪水折射的金光与游鱼翻滚的波纹相映,荡起的涟漪能把半个山城都装进水里。传说古时候有位家贫秀才,每晚在此借月读书,竹简被露水打湿了又晒干,终于感动山神——数十层岩石片刻化成书卷,每层尺厚,远看如经卷堆叠。虽因修桥筑路,小庙、古树、高潭已不复存在,2016年扩修环城路时连题字岩山也被毁掉,但路过此处的学子仍会驻足,仿佛能听见岩层深处传来翻书的声响。

葵花井曾在县城西街吐纳着岁月的甘洌。据1981年版《保康县志》记载,井口直径1.2米,石盖直径1.4米,中凿0.5米圆孔供提水,石盖中厚边薄,上凿浅沟泄水,远看似葵花绽放。民国二十年那场洪水淹没它时,漩涡里卷着的不仅是泥沙,还有秃尾巴龙的传说:母龙因作恶被雷神打入井中,铁链锁身的声响在雷雨夜格外清晰;小秃尾巴龙起初自由,每年麦黄时乘风走亲戚,稻黄时踏浪归来,后来学坏掀人茅屋,终被雷神一同镇压。老人们说,井水没淤塞时,月圆之夜能看见井里有龙鳞闪光。如今县残联的办公楼立在原址,但家长教训顽劣孩童时,仍会说“小心被葵花井的龙拖去”,那声警示,和当年雷神的霹雳一样震耳。

九龙石是块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1.5米的长方形青管石,垂直立于地下,露出地面仅9厘米,却似有无形的根系扎进地心。石面平整光滑如镜,正中心的白色圆珠温润如玉,周围红黄白三色石纹似九条龙环绕,龙鳞在阳光下流转着虹彩,有“九龙戏珠”的奇观。明弘治十六年展筑县城时,它被郑重安放在迎熏门(大南门)楼之下,道光二十年魏知县建奎星楼后,更成“镇县之宝”。传说有贪宝者趁夜偷挖,刚凿下一角,便有惊雷劈在旁边的照壁上,焦痕形如龙爪——至今石上那处缺角,仍像道警惕的眼睛。此后奎星楼挂起铜钟,每夜三更敲响,钟声穿过街巷时,会在九龙石上空盘旋三圈才肯散去。除一位姓钟的县长因谐音忌讳停敲过三年外,这钟声竟成了山城的计时脉搏,敲了整整八十载。

仙人脚曾在县城小南门西侧街心,青石板上那寸深的脚印,像块天然的印章。神奇之处在于无论脚大脚小,踩上去都恰好契合——壮汉的蒲扇脚踩进去,石沿不硌脚踝;绣鞋尖尖的小脚放进去,也能填满每个纹路。民国二十年洪水淤没它时,有老人说看见浪花里浮着只巨大的驴蹄印,随波逐流而去。这脚印原是张果老留下的: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累得昏倒在河岸,玉皇大帝亲率天兵相助。张果老骑着毛驴赶来,见玉帝在小山丘上点兵,慌忙下驴时用力过猛,竟在石板上踩出这深痕。而玉帝站立的那座小山,便是如今的玉皇顶。“大脚塞得下,小脚踩得满”的趣谈,让这方石板成了孩童的乐园,如今虽已淹没,却仍有老人在夏夜纳凉时,指着街心某处说:“喏,那里曾有仙人走过。”

双桂堂在县教育局对面的半山腰,原姑娘庙院内的两株桂花树,枝干交缠如孪生姐妹。农历八月,细碎的金桂缀满枝头,香气能漫过三条街巷,连挑水的挑夫走过,水桶里都会盛下半瓢芬芳。“行人步入双桂堂,难分案香与花香”——香客们说,这香气是嫦娥亲手调制的:她借观音净瓶的甘露浇灌,遣神燕从天河衔来肥泥,用王母的云剪修剪枝叶,终于在某个中秋夜,将这对桂树抛向人间。姑娘们轮流看管它们,晨扫落瓣时会悄悄揣一捧在袖中,据说能染得半年衣襟生香。如今庙宇已改作民居,但每到桂香满城时,仍有人对着那片天空出神,仿佛能看见月宫里的剪影,正俯身轻嗅人间的芬芳。

象鼻山位于县城以西云溪沟口,山梁如巨象伸鼻饮清泉,连鼻息都化作沟谷里的穿堂风。这原是天帝驮宝瓶的神象,因过度疲劳病倒路边,被向公向婆用米汤救活。它拒绝返回天庭,留在凡间为百姓耕地下种,犁铧翻起的泥浪里,长出过全县最饱满的谷穗。天帝闻讯震怒,假意赦免却暗施毒手——当神象垂鼻饮水时,长剑从背后刺入,鲜血染红了溪沟。它轰然倒地时仍保持着饮水的姿态,久而久之化作山体,象背上那道剑伤痕迹,至今仍在阴雨时泛出暗红。如今云溪沟的流水仍在象鼻下叮咚作响,像神象未绝的呼吸,诉说着对人的赤诚。

眉月柳原在县城顺城巷,县直幼儿园处曾有口老井,北面的柳树斜倚井台,枝条垂落水面,柳叶映在水里,便成了无数弯新月。传说这柳树高千丈,树冠能触到云端——有老汉午睡时梦见青衫青年攀树而上,便跟着爬去,竟看见玉皇大帝在天庭讲经。等他返回人间,锄头已朽成尘土,村庄也换了模样。人们视其为神树,逢年过节便在树下摆供,孩童绕树奔跑时,柳丝拂面如母亲的手掌。如今井填树伐,但每当新月初升,仍有人觉得那弯月牙格外眼熟,仿佛是从井水里捞上来的旧影。

当暮色漫过清溪桥,月光慢慢爬上万年山的肩头。这座形似笔架的山峰,曾是古人蘸着云气写诗的案几,如今仍在用轮廓勾勒着城关的天际线。山脚下的街道车水马龙,而那些藏在地名里的故事,就像苏公泉的水、黄氏女沟的风、官山的树,还有万年山的沉默、祖师顶的云雾,早已成了城关镇的血脉——它们不在地图上,而在每个保康人的心跳里,随着晨昏交替,轻轻脉动。

Copyright©2019 保康融媒网 版权所有

主办:保康融媒体中心

备案号:鄂ICP备1901408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62602000060号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0-5818875